相传,远在西周时期,奴隶们在炼铜时,发现一种晶莹物体,冷却后脆而坚硬,因其外观光怪陆离,故人们称之“琉璃”。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博山一带已是料炉遍地,盛况空前。到了清代,这里普遍设立专门机构,制作供应宫廷使用的琉璃料器。清朝中叶,博山琉璃料器不仅畅销国内各地市场,而且由青岛海运出口,销往国外,每年都在7000吨以上。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北京建造琉璃窑时,曾派人到博山选聘工匠,生产琉璃制品所需要的料条、壶坯,也都由博山供应。

  至今,花色品种达2500多个。琉璃雕刻、琉璃花球、琉璃料珠和琉璃挂屏等,深受中外人士欢迎。其中琉璃花球,创制于清末,用熔化的各色琉璃做成花叶、花瓣、鱼、虫等配料,再打好底料,将以上配件按设计图样嵌入其中,然后包以软化水晶料,再熔整成所需要的形状,最后进行抛光和 退温,即成为成品。博山琉璃雕刻题材多为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制品有碗、盘、瓶、盏等。

Copyright BNBVISTA.COM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由于料器本身晶莹滋润,故有玉料的质感。“鸡油黄”又称“黄玉”,它色 彩鲜艳,莹润欲滴,黄中透亮,犹如鸡油。用它制作的花瓶等物,就象玲珑剔透的玉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