廻溪寿域风景名胜区还是江华古代的丝绸之路,惠风亭古官道遗址所在地。江华位于湖南省最正南湘粤桂接壤的边陲之地,五岭山脉的萌渚岭,是楚通百粤的重要门户,而且是北扼荆湘,南控百粤的真正最前沿阵地。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五岭往往不仅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座大山,也指由北到南入粤的五条通道。
人文历史
惠风亭是道县过江华通粤的唯一孔道,传递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很自然的。 舜帝的脚步从这里走过。史记中记载: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苍梧在今梧州市,江华古属苍梧郡,江华八景之一“梧岭南屏”的大山姑婆山就叫苍梧山,是九疑山的余脉。惠风亭是联接苍梧与内地最直接的古道路,舜应是在此处南巡。
相传,舜南巡时有铜、铁二将军护驾,舜死后,二将军悲痛万分,也就地升天化为石头。铁将军的化身在江华县城东面的云梯山,铜将军就在惠风亭古道前约一公里的宝昌洞,村民在此建有铜将军庙,以纪念忠勇的将军和舜帝,此庙还在,且香火旺盛。不仅如此,更有许多学者认为,舜帝就出生在江华,舜帝的全部故事就发生在苍梧九疑山周围。理由是《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也”。因为《水经注》说“营水又西经营道县,冯水注之。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岗。其水导源冯溪,本北流,县以托名焉”。其间所提到的“营道县”即是现今的江永和道县,冯水即为江华县的冯河,而江华自古称为冯城,冯水、冯城(冯乘)、冯岗、冯河、,和起来就是“诸冯”。
另外,九疑山就是历山,还有象山等与舜帝有关的地名。永州又是最早出现制陶业的等等 2江华的县名与舜帝有关,江华原为冯乘县,以地有冯水故名,乘字古义之一为帝王的代称,意即舜帝的故乡。3《荀子.非相篇》言:“帝舜短”。《淮南子.修务篇》言:“舜霉黑”。就是说舜帝长得又矮又黑,像一个南方人,而不是历史上所认为的北方人。如此,舜帝老年回家乡的大道上巡视就更自然了。
2100年前的西汉初年这里是军事大动脉。 1973年12月发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地图,被认为是截至今天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古的地图,同时又是一幅足以显示我国制图学早在二千多年前业已达到高度科学水平的地图。图中对江华的地形绘得最为详细,江华的所有河流如西河、冯水、贝江、花江、后河等等都标得一清二楚。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教授 谭其骧说:“这幅图的意义和价值既然如此重大,以后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免不了会经常提到。可是它自己没有题名,为以后称引方便计,有必要为它题一个图名。
上文已经指出图的主区部分应为三号墓墓主的驻防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深平这个点最值得我们注意。由于它不是县治而是一个县以下的居民点,所以不能用方框,只能用圆框表示。但这个圆框画得特别大,圆度特别高,“深平”二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作图者显然在有意突出它的地位。而在驻军图里,深平的符号改用大方框,注记还加了一个“城”字作“深平城”。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深平应是驻防区域的大本营所在,也就是三号墓墓主生前的常驻地。因此,我们建议把这幅图定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谭教授在这里提到的“深平”就是江华的涛圩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冯乘县,属苍梧郡,县治在深平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连山脚村),是为江华建县之始。”上文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通桂岭必须经过惠风亭古道,此时就更重要了。后来江华县治变动,“隋开皇九年(589),冯乘县改属永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析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道州)。因其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沱江镇老县村)之北、阳华岩之南”,也在这一古道区间上。
唐朝著名诗人元结在这里留下过墨宝。 惠风亭古道位置在江华县大路铺镇的虾塘村,唐朝道州刺史、著名诗人元结曾经造访过这里,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非常欣赏,《全唐诗卷241_38 【宿洄溪翁宅】元结》:“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全唐诗卷241_39 【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元结》:“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江华县志对此作了记载:“廻溪乳水松膏所渍,泉甘宜稻,饮之者寿,称不老泉。
唐张子厚居此,年八十如少壮,自号廻溪翁,元结尝为诗贻之。溪中产兰,幽香馥郁,士人珍之,谓之廻溪兰。”此事已过去1200年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很美,是江华八景之一,又名“廻溪寿域”,江华县城沱江的寿域路即以此景点命名。 五、红军长征之路。 红七军广西全州会议以后,坚持“左”倾错误路线的人离开了部队,红七军的指挥权又重新回到了邓小平同志等人的手中,遂决定不再提攻打柳州、桂林的计划,向东南越过桂湘边界,往湘西南边界道县地区开进。红七军占领道县后才驻两日,得知湖南的湘军已派兵从3个方向向道县袭来,因此不得不南下江华县。时值隆冬腊月,大雪纷飞,寒风刺骨,90里雪地行军,饥寒交迫。士兵缺衣少食,有的身上穿着单衣、草鞋,甚至只穿齐膝的短裤,冻饿交加,凄苦不堪,一天之中,竟有多名红军战士被严寒夺走了生命。到江华后,前委决定休息两天,为部队补充衣物,突击治疗冻伤。同时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同志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当时不知道什么立三路线,但是大家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离开根据地盲目地攻打敌人重兵设防的城市是不行的。红七军自从离开右江根据地后,经过3个月的浴血奋战,没有攻克一座较大的城市,而且部队伤亡很大,如果再这样干下去,部队就有拖垮的危险。江华会议以后,部队进行了轻装,将大炮掩埋了,给战士们分发了一些衣物、鞋袜。
此时,国民党正调集江华、永明、道县、宁远等四县的“挨户团”向江华县城沱江进发,1931年1月11日清晨红七军紧急集合,投入战斗,且战且走离开沱江,经桥市——惠风亭古道——勾挂岭——大圩,于1931年1月中旬到达广西桂岭山区。此时,红七军兵力已不足4000人。邓小平同志和李明瑞、张云逸等同志商量后,决定部队进行整编,将原来2个师的建制改编为2个团,为提高部队士气,以主要官长兼任团长。后来红七军历经艰辛转战到达井冈山与红一方面军汇合,毛主席称赞:红七军能打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华的瑶家人民从惠风亭古道走出了许久优秀的人才。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早期工人运动的的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李启汉烈士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江华同志(虞上聪)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现代化为人类提供了以车代步的新时尚,古道已逐渐失去它作为交通设施存在的价值,逐渐被人忘却、被人淘汰。
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之类的整体保护工程能给人以远古的遐想,它们是物化了的历史面孔,是已经逝去的沧桑陈迹,也是千百年来,挑盐大道,官道,驿道,繁华与辛酸的缩影,应该作为文物永久地保存起来。,广州北京路的千年古道原地保护展示又给人以新的启迪,有着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乡村古道,也应该留给它一席之地,惠风亭古道正等待着这一天。
特色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路铺镇虾塘村、桥市乡野猪桥村、大圩镇、小圩镇一带,遗存着一段段“无头无尾”的古官道,宽约1米多,路面尽铺着光滑圆溜、匀称美丽的鹅卵石,乍一看,如苞谷般整齐有致,古韵悠然,当地人称“苞谷路”,人踩在上面铿锵成韵,悠扬宛转,仿如天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南岭北麓,潇水上游,与粤、桂接壤。境内五岭山脉的萌渚岭,是楚通百粤的重要门户,而且是北扼荆湘,南控百粤的真正最前沿阵地,潇贺古道便从此穿过,而现在遗存在江华惠风亭一带的古官道就是潇贺古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