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古道连接湖南与广东二省,南起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水牛湾,北至湖南省郴州市郴州裕后街。其中湖南境内部分南起宜章县南关街三星桥,也称“九十里大道”和“骡马古道”。
人文历史
曾是在过去两千年里,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为杨贵妃运输的荔枝就是从这条道。
这条古道是全部是石板路,石板上密布着小洞,这些小洞其实就是骡马踩出的脚印。这条湘南、粤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经过卫飒的大规模改造后基本定型,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促进当地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古道其实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有这么多的骡马脚印,它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直接见证,而且,它也是湖南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古道。
历史记载
《郴州志》称称:“骡马古道,即城区裕后街南关上至宜章九十里大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石板路面,宽2至3米。古为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其实原本并没有湘粤古道,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其中人数为十五万的一只分队从现在湘粤古道的位置由湖南开往广东,湘粤古道正是这十五万大军硬踩出来的,后修建成路。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卫飒任桂阳(郡治在今郴州)太守,他花大力气不仅改造了郴州到宜章的九十里大道,还改造了直通粤北的陆路通道。在道上增修亭馆,供往来行人食宿;建立了邮驿,方便官书传递。《万历郴州志》记载:“飒凿山通道,垂利世世……”从地图上看,这条大路所在,正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五岭。
古语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说到“马到郴州死。”从这条骡马古道青石板上负重的蹄窝就可以看到,曾有多少匹马累死在这条道上,我们不得而知。意思是说,五岭南北都有水路,唯独被五岭截断改道流入大海。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因此,人和马成了这条古道上般运的重要工具。当时古人为了将物资尽快运到目的地,还把路上的地名编成歌谣边唱边走。
特色